2021年10月23日(周六)上午,四川音乐学院中华传统音乐研究院“首届传统音乐传承人驻校传承工作坊——2021年度四川扬琴传承人驻校传承工作坊”迎来了本次活动的第五场专家讲座。本场讲座由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音乐学科带头人兼四川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寇忠泉教授担任主讲人,讲座主持人杨晓教授首先解释了本次讲座时间调整的原因(由于疫情影响),并对依然如约而至的寇教授及学员们表示感谢。她感慨到“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尤为重要。我们的知识生产和创造必须和中小学音乐教育结合起来,如此,我们的知识生产对于中国人,对于世界才是有价值的。”
主讲人:寇忠泉教授
主持人:杨晓教授
本次讲座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寇校长围绕此次工作坊的主题—— “三感”及其重要公式“乐感x美感x文化感=中小学传统音乐教学价值”展开。寇校长认为要理解三感统一,凸显我们的文化价值,必须基于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旗帜下,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中,去回应“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路径与方法探索。由此他结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包含的 “实践性、审美性、人文性”进而提出了“乐感、美感、文化感”。这三者作为统一体,既有各自的独特性,彼此间又呈现出一种共生、共融、相互交织的状态。他强调“乐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是音乐文化的基本条件;“美感”是以不同音乐、文化的形式去体验和感知人类文明成果而产生的共鸣;而“文化感”则是在这种感知和体验中去担当起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责任。他认为,这是中小学音乐课堂在传承民族音乐和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价值所在。那么,如何在课程目标中去发掘我们民族文化的元素与传统音乐的价值点?接下来的经典川剧课堂给学员们提供了不同的教学思考角度与操作的可能性。
讲座的第二部分是由成都市红牌楼小学音乐教师尹佳玲带来的川剧体验课《戏趣》。尹老师以创设“野外写生”的教学情境为背景,其课程中共设计了四个环节。一是在“野外出游”的场景中指导学员们在川剧的舞美中学习“半步”与“快步”;二是在“写生”的环境中,带领学员们了解、体验与模仿川剧表演中“身段”所代表的含义,形象生动地向学员们演示了“花”“草”“鱼”“鸟”的对应肢体语言表达,并以此为例,展示在川剧中如何用身体表达出人的所听、所看、所想;三是在“写生”内容中,带领学员们在戏歌中从节奏、词的疏密、旋律强弱等角度感知川剧念白的方言美;四是在“身段”和“戏歌”的结合中带领学员们进行自由创编。在场的所有学员老师们都投入其中,徜徉在川剧艺术的独特韵味中意犹未尽。
尹佳玲老师
在尹老师精彩的展示课之后,接下来是讲座的第三部分——评课环节。寇老师再次以尹老师的《戏趣》课为例,对应着三感公式中的要点与老师们展开深刻的研讨。与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这节课以“交互体验”的方式为主,在模拟的教学情景中融入了“乐感、美感、文化感”的统一,把文化感中的念白、唱腔、身段等传统音乐元素审美化,并通过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呈现出来。在此,寇老师还向我们分享了他提炼与总结出的地方戏剧教学方法之“五趣”,即“找趣点、创趣景、寻趣法、有趣评、凝趣意”,他分析了“五趣”并感慨道“美感就是形象的感知”,我们要用本民族的语言去感知传统音乐元素。他强调,尹老师带来的这节优秀的展示课无疑给我们所有的学员老师们提供了可参考、可迁移的基本方向。
工作坊学员
在讲座的最后,杨晓老师对寇校长及尹老师再次表达了感谢。她说,这场讲座让她深刻体会到了何为“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学” “研究型教育”。同时,她对于寇老师提出的“三感统一、五趣相生”深表赞同。此外,她也再次强调本次驻校传承工作坊旨在实现三种传承方式,分别是“原真性传承”“转化性传承”与“创造性传承”。她讲道,“这次讲座为我们思考如何让四川扬琴在真实的传承和教学中融入进学生的生活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也让我在这场讲座和课堂中明白了转化性传承在课堂中可能有的空间和深度。”
全体学员在热烈地掌声中再次感谢寇老师和尹老师。在本场讲座的结尾,杨晓教授就工作坊的结业成果之一——“微课大赛”的相关安排向学员老师们进行了讲解,并强调了此次四川扬琴进课堂活动的初衷及其时代意义和价值。
文案:李竹丽
摄影:邹雨含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